工商管理学院(创新创业学院)举行第六届精英启航班第五讲
时间:2021年05月10日 阅读:10次2021年5月10日,工商管理学院(创新创业学院)在信泰教学楼6425教室举行第六届精英启航班第五讲——高校学生的自我修养。主讲人是工商管理学院(创新创业学院)团学辅导员朱存华。参与人员有工商管理学院(创新创业学院)第六届精英启航班全体学员。
首先,朱存华老师向同学们解释了“文化”的定义。朱老师指出,凡是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,而文化的形式分物质文化、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这三类。同时,朱老师提出了“在新的世界里,冲突的根源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”这一观点,进而引出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个话题。
然后,朱老师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,谈及了中国文化的起源,分别是“自然基础”和“家国与城邦”,他集中讲了历史和地理上的中国。
朱老师提到,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:一、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,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即“天人合一”。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,即征服自然。二、在对待家庭问题上,中国文化强调“家族本位”,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。西方文化则奉行“个人本位”,以自我为中心,注重个人的人格与尊严。三、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,中国文化奉行的是“亲仁善邻”和“协和万邦”。西方则奉行“征服天下”。
朱老师指出,中国信仰的天人合一有自己的优缺点,西方的征服自然同样拥有自己的优缺点。西方文化相较于东方文化起步晚,由于历史渊源、风俗习惯、生存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,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,但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。这是客观形成的,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向前发展。在当今世界,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。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,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。现代社会应当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,一方面是人的价值应当给予充分肯定,发挥个体的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。另一方面是亲情家族观念和社会伦理道德也应加强。最后,朱存华老师讲到中国文化的两大特点:一是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,二是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。
通过本次的精英班学习,同学们对“高校学生的自我修养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。希望同学们在本次学习之后,都能加强修炼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(文/精英班第六组 俞一杭 李瑞年)